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于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来我校举办专题讲座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讲座题目:大数据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
二、主讲专家:童庆禧院士
三、讲座时间:12月1日(星期二)上午9:30-11:30
四、讲座地点:明理楼一楼学术报告厅
五、参加人员:
(一)韦仕珍书记、玉振明副校长;
(二)梧州市科协,老科协领导;
(三)科研处主要负责人、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的院长及分管科研副院长;
(四)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专任教师(20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20名)、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专任教师(20名);
(五)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100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100名);
(六)欢迎其它对大数据技术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参加讲座。
六、相关要求
讲座过程中,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参加讲座人员须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护工作,自觉接受体温测量,体温偏高者要主动配合处置安排。参加讲座人员当天如出现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症状的,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确诊、疑似患者接触史的,不得参加。
附件:童庆禧院士简介
科研处
2020年11月30日
童庆禧院士简介:
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最早从事遥感研究的专家之一。1961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2004年12月,任新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科学院遥感科学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参加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航空工业总公司目标与环境光学特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核工业部遥感信息与图象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等学术职务。199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13次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两次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早年从事气候学、太阳辐射和地物遥感波谱特征研究。在我国首先提出关于多光谱遥感波段选择问题,并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主持了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系统的研制,“七五”攻关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倡导和开展了高光谱遥感研究,在岩石矿物识别、信息提取和蚀变带制图方面取得突破。根据植被光谱特征研究发展的高光谱导数模型和光谱角度相似性匹配模型等为高光谱遥感这一科技前沿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